24小时电话

青少年犯罪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社会教育案例分析题)

admin3个月前193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青少年犯罪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青少年犯罪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题以及社会教育案例分析题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初中学生违纪被开除,能不能起诉学校

1、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投诉,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就学校是否有权利开除未成年学生的问题,根据我国教育法第28条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由此学校获得了对在校学生法定的惩戒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就可以随意开除学生,尤其对于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学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此项宪法权利,任何单位和组织都不能随意剥夺。另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8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第49条、第51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及其监护人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或者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上述规定表明,学校可以通过合法手段惩戒未成年学生,但不能随意开除学生。

二、中学生冲动引发的严重后果案例

1、我们本校的一个中学生,因为和同学口角,扬言要跳楼,同学说你跳啊,结果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2、这是伤害自己的典型案例,也有因为冲动伤害同学,害人害己的极端案例。

3、中学生跟同学有矛盾冲突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建议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切勿盲目冲动。

三、为什么报复社会型罪犯很残忍

报复社会型犯罪与一般犯罪的不同,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犯罪动机的累积性。报复社会型犯罪的犯罪动机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罪犯在社会、家庭或者单位,长期遭受挫折和打击,集聚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导致了报复社会犯罪动机的产生,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是蓄谋已久的。

2、犯罪契机的偶然性。罪犯从对社会不满到采取报复社会的犯罪行动,期间有一个临界点,只有不满情绪累积超过了这个临界点,罪犯才会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件偶然的事件才引发犯罪行为的产生。

3、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罪犯一般没有什么政治目的,也不是为了满足物质追求,而纯粹是在偏激情绪支配下,对社会、他人进行报复,试图给国家、群体、他人造成损失,扰乱社会秩序,以宣泄其对社会的仇恨和不满。

4、犯罪对象的随机性。报复社会型犯罪往往以无辜的人作为目标,特别是儿童、学生、老人和妇女最容易受到伤害,而且其作案地点往往选择人流密集的区域,以期扩大事态,造成影响。

5、犯罪心态的疯狂性。罪犯在实施报复社会型犯罪时,完全丧失了理智,手段、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心态十分疯狂。

6、犯罪影响的恐怖性。由于报复社会型犯罪的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犯罪后果特别严重,因此,会造成社会性的震惊和恐惧,使人人自危。延伸阅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立案及量刑标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哪些情况需要批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链接:http://flfg.12364.com/flfg/1cf49f3a2fe36d67.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