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0068282

24小时电话

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具体有哪些情形(夫妻共同财产儿女在父母都活着的情况下争财产合法吗继承权吗)

admin1周前661

很多朋友对于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具体有哪些情形和夫妻共同财产儿女在父母都活着的情况下争财产合法吗继承权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嫁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2. 夫妻共同财产儿女在父母都活着的情况下争财产合法吗继承权吗
  3. 婚后买房写老婆名字,户口本写未婚,这种情况下房子属于共同财产吗
  4. 婚后借对方的钱用于父母买房,离婚后,房子算共同财产不
  5. 签离婚协议时没有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婚前有辆车,离婚后怎么分配
  6. 不是夫妻可以共同登记不动产吗
  7. 住房公积金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嫁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按照我国民间风俗,嫁妆是女方父母赠予女方的财物,赠予目的是为了自己女儿更好的生活。民间更有离婚,就把嫁妆带走的传统,故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

另外,我国《婚姻法》及司法解释的立法精神是婚前赠予以赠予一方为原则,赠予双方为例外,婚后反之。婚前交付的嫁妆不用说,为女方个人财产;婚后交付的财物如明确表示是嫁妆或明确表示赠予自己女儿的,亦是女方个人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儿女在父母都活着的情况下争财产合法吗继承权吗

父母在世时子女就争夺财产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这种事情属于家庭***没有合法不合法的问题,只是不合乎礼仪道德。

父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订立遗嘱。

有效遗嘱是指符合《继承法》及《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的遗嘱,凡违反《继承法》第十九条、二十二条及《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的遗嘱无效,部分违反,部分无效。

有效遗嘱必须具备以下实质要件:

一、立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能力。

《继承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无效。”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具备真实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也不具备与其相关的民事活动的责任能力,他们所立遗嘱,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范围,法律规定其从事的民事活动无效,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侵害。为此,最高人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一条“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也充分说明了立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的能力。

二、遗嘱内容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

《继承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遗嘱人在遗嘱中确立的内容是处分自己生前合法所有的个人财产,立遗嘱人如果在胁迫等外在因素的压迫下所立遗嘱,或遗嘱被人篡改、伪造,均是他人的意思,他人无权处分财产所有人的遗产,只有遗产所有人才能处分自己合法所有的遗产,因此,遗嘱一定要表示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这也是体现对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的保护。

遗嘱的形式

一、自书遗嘱,就是遗嘱人亲笔制作的书面遗嘱,正文最好由本人亲自书写,写清具体的日期时间和订立地点,不同内容的书面遗嘱,以订立时间在最后的为准。

二、代书遗嘱,当遗嘱人不识字或者因病无法自书时,由两位以上的见证人当场见证,其中一人代书,也要注明具体日期时间和地点,然后代书人、遗嘱人和其他见证人在上面签字。

三、录音遗嘱,也要求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当场见证,最好采用见证人和遗嘱人对话的方式。有时候在遗嘱人情势危急的情况下,会采用口头遗嘱,同样需要两个以上的见证人,见证人同遗嘱人不能存在利害关系,而且一旦情势好转,最好将口头遗嘱改为自书、代书遗嘱等。

四、公证遗嘱,要求遗嘱人亲自到公证机关办理,特殊情况,公证员可以登门办理。如果同时存在多份非公证遗嘱,都不得撤销或变更公证遗嘱,可见公证遗嘱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婚后买房写老婆名字,户口本写未婚,这种情况下房子属于共同财产吗

至于婚前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我认为如果是正常婚姻,这些性质都是一样的。

结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结为伉俪,共同生活,白头偕老吗?人都被一个坑葬到一块了,最后尸骨都不分你我了,还会去吵吵那个房子是你的,那个沙发是我的吗?还不是一股脑儿都归了孩子们了吗!

当然,现在的离婚率高,怕财产分不清楚,离婚后没法分割,这是实际情况。但离婚率再高,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吧。那百分之七十的人是要安安生生过一辈子的。你把财产分的那么清,多伤和气呀。没结婚先想着离婚,这未免想得也太多了吧。

如果怕财产受损失要么不结婚,要么不离婚。结了婚又离婚的,也是在一块过了几年夫妻生活的,谁多谁少也就别太较真了。一日夫妻百日恩吗!

婚后借对方的钱用于父母买房,离婚后,房子算共同财产不

谢邀。

先说答案: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首先,婚前父母出资购房,房本登记男方的名字,婚后还贷部分也是由父母出资的,并且有父母还款的转账记录,这样从证据层面来看这套房产属于男方父母对男方的单独赠与,属于男方的婚前个人财产。

其次,婚后大约还款30万,还贷结束,房子增值大约40%,房子增值部分属于自然增值,增值部分也是属于男方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然后,男方将房子卖了,买了新房,并写上了夫妻双方的名字。

此时,新购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为什么呢?

婚后购买,登记夫妻双方的名字,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登记女方名字的行为可以理解为男方对女方的赠与。

还有一个问题,男方给父母出具的有借条,父母是有权利依据该借条要求夫妻承担还款义务的。

婚前房产在婚后置换新的房产,怎么做才能避免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呢?

用婚前的存款或者用婚前的房产在婚后置换新的房产,

这样做婚前财产是很容易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

因为从证据上看,这个新房的购买时间是在婚后

无论是写一方还是夫妻双方的名字

法律上首先是要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

这种情况下只要缺少相关的证据,

那这个婚后所购房产就很可能会变成夫妻共同财产。

所以婚后购房时一定要保存好婚前那套房产的出售收款的证据,

售房款一定要用银行转账的方式,这个转账流水就是你婚后购房款项来源的证据,

婚前财产不因财产形态的变化而转化。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遇到***时,能够证明这笔钱就是卖掉婚前房产所得的售房款,这样以来这就是个人财产。

卖掉婚前房产,拿到这笔售房款之后,购置新房时所有的款项会包括定金、首付款、维修基金、各种税费等费用,这些需要支出的款项都应该从售房款的账户里支出,

不能用婚后存款去支出,

否则这个房子的购房资金来源就会变成既有个人财产又有婚后共同财产,

这样以来就不能确保婚后购买的房产属于个人财产了,

因为新房的购房资金来源中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部分。

以上,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婚姻家事法律问题,欢迎关注。

签离婚协议时没有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婚前有辆车,离婚后怎么分配

您好,婚前的车应属于夫妻一方财产。这里您陷入了盲区,不是签署离婚协议时认定没有夫妻共同财产就一定没有夫妻共同财产。一般来说在婚姻存续期间内双方每月所取得的工资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不是夫妻可以共同登记不动产吗

可以,不但不是夫妻可以共同登记,就是父子、兄弟、任何两位或更多位的亲属、非亲属、朋友,甚至什么关系也没有的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自然人都可以共同登记不动产。

住房公积金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

住房公积金是否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哈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住房公积金实际也是个人劳动成果的一部分,一般是由用人单位个人按照对等的缴费比例承担,缴费比例从5%到12%,由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具体的缴费比例,单位缴费按照职工的工资总额来缴纳,个人按照本人实际工资来缴纳,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比如单位每月缴费1000元,个人也需要每月缴费1000元,这样每月就有2000元记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中,所以住房公积金,既可以解决买房、租房的问题,同时也是一笔巨大的存款,这笔存款对于夫妻双方来说都是一笔比较重要的收入来源。

住房公积金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具体的分析。如果在婚前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应该属于个人所有,结婚后这笔费用也应当属于个人所有,但是可以由夫妻双方来支配使用,但是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结婚以后,夫妻一方单位缴纳额住房公积金以后,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收入的一部分,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完全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离婚以后夫妻双方进行分割时,应该包括住房公积金在内。比如在婚前住房公积金账户上有没有使用和取现的住房公积金10万元,那么这10万元就应该属于婚前财产,结婚后继续缴纳了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公积金余额为20万元,那么如果离婚分割时,婚前所取得10万元住房公积金应属于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一方所有,另外的10万元属于婚内财产,应该由夫妻双方进行分割。

在实际生活中,平时我们对夫妻的共同财产其实除了固定资产以外,当然还要包括流动资产,流动资产除了现金存款、有价证券等以外,其实还有我们所说的住房公积金、社保卡中的个人账户资金等,对于固定资产或是流动资产的分割,界定的主要依据还是要看是否属于婚内财产,只要是婚内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同样包括住房公积金在内。

综上所述。住房公积金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要是否属于婚内财产的认定。如果属于婚前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应当属于婚内财产,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关于本次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具体有哪些情形和夫妻共同财产儿女在父母都活着的情况下争财产合法吗继承权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文链接:http://flfg.12364.com/flfg/af1a654dedc179f6.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