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民事判决书和公司股东发生纠纷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股东失误造成公司损失谁负责
股东失误造成公司损失,一般由公司的董事会或管理层负责追究股东的责任,并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护公司的利益。如果股东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还应当向有关司法机关报案。在公司治理中,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但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不能为所欲为。因此,股东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善意经营,切实保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
二、股权确认纠纷如何处理呢
一、公司增资中的股东资格确认 增加注册资本金需要由股东会作出特别决议,然后由公司与认股人签订增资协议。而认股人何时取得股东资格,也应以法律关系为中心来分析:从意思表示要件分析,必须要在股东与认股人之间、认股人与公司之间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从客体要件分析,认股人的出资必须要构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故在股东增资的情况下,股东资格的取得应从上述两个方面分析,并最终以办理工商登记为股东资格取得的标准。 如果公司股东会决议增资扩股,并与第三人签订增资协议后,拒不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的,即使认股人可能已经以股东身份享有并行使股东权利,人民法院也不能由此认定认股人具有股东资格。认股人可以要求公司履行增资协议,办理相应变更手续。当然在公司拒不办理变更登记的情形下,认股人也可以公司未履行协议义务,构成根本违约为由解除增资协议。 二、股东资格争议与其他争议并存时的程序处理 对于相关程序的处理应当根据不同案件分别确定。一般情况下,对于当事人之间就股东资格具备与否的争议,可以与其他相关争议一并审理。因为对于当事人是否具备股东资格,既可以成为民事诉讼法上的一个独立的诉,也可以成为民商事诉讼中的抗辩事由。所以,当事人提出对方当事人不具备股东资格的抗辩的,可以作为抗辩事项一并审理,而不必要求当事人先行提出股东资格确认之诉,否则反而不利于案件的高效审理。对于原告以相关人不具备股东资格为由而提起诉讼的,则应当由法官向原告进行必要的释明,由其将被告不具备股东资格作为一项独立的诉讼请求,若原告坚持不将其作为独立的诉讼请求,则可以先行驳回原告的起诉。 三、空股股东 空股股东是指虽经认购股权,但在应当缴纳股款之时却未缴纳出资的股东,也可将其称之为出资瑕疵股东。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践中,空股股东是否可以拥有股东资格都存在争议。处理此问题的原则是,空股股东显然不会因为出资的迟延履行而当然失去股东资格,但是空股股东的确可能因为出资迟延达到一定期限而被除名,从而失去股东资格。只要公司尚未行使除权的权利,则空股股东依然应当被视为法律上的股东,并原则上享有空股股份项下的股权,履行对应的法律义务。 四、干股股东 干股股东指由其他股东或公司赠与股权而获取股东资格的人。对于干股股东,无论其名下出资有无实际缴纳,原则上都应认定其具有股东资格。如其名下出资已经实际缴纳,其与实际出资股东之间的关系按垫资或赠与关系处理。如其名下出资未实际缴纳,应负补足出资义务。干股股东不能以受赠与为由而主张免除其应尽的法律责任。实践中,如干股系接受贿赂等犯罪行为而取得,只需要将其份额作为非法所得没收,进行拍卖转让,但是并不影响对其股东资格的认定。从民事法律关系上认定受贿者的股东资格,与对受贿者予以刑事制裁,依法收缴其违法所得,通过拍卖转让股权确定新的股东,二者并不冲突。 五、隐名出资情形下股东资格的认定 对于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问题,具体认定方法如下:第一,在处理公司的交易行为等公司外部行为而引发的、有债权人等第三人介入的股东资格争议时,由于交易行为与工商登记的公示力相关,因此应以工商登记文件中对股东的记载来确认股东资格。公司债权人如果知道隐名股东的,也可以要求隐名股东与挂名股东共同承担连带责任。第二,在处理公司内部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时,隐名股东可依协议等实质证据直接对抗显明股东。就公司内部而言,其改变的仅仅是该公司股东间的权利义务而已,这种权利义务的分配在不涉及第三人利益时,是可以一般的契约原则加以调整的,故可以不更改股东名册而直接请求确认股东资格。第三,如果公司明知实际出资人或者认购股份的人的身份,并且已经认可其以股东身份行使股东权利的,如果不存在违反强行法规定的情况下,则可以认定实际出资人的股东身份。第四,如果股东实际出资未达到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金,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此时“公司”的法律地位相当于合伙,企业开办者(包括出资人和挂名出资人)应对“公司”的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挂名股东”承担了责任,则有权向实际出资人追偿。 六、冒名出资情形下的责任承担 冒名股东包括以根据不存在的人的名义出资并登记和盗用真实的人的名义出资并登记两种情形。首先,被冒名者不能被认定为股东;其次,冒名者亦不能被认定为公司股东。法律责任:冒用他人名义出资并将该他人作为股东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冒名登记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被冒名人登记为股东的承担补足出资责任或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部分的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七、隐名股东可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是采用书面协议明确显明股东与隐名投资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书面协议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在诉讼中,书面协议也是保护隐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力证据。第二是争取与其他股东以及公司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方对股权代持的知悉和同意。第三是积极管理公司,充分行使股东权利,这样一旦发生诉讼,隐名投资者可据此主张已经行使股东权利,从而争取对自己有利的诉讼地位和判决。第四是关注显明股东持股情况,及时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八、债权投资关系与股权投资关系的区别认定 应当严格把握相关证据的基础上,谨慎区分债权投资关系与股权投资关系。具体:1.倘若有借款合同或者其他证据足以认定出资人与用资人之间的借款关系,用资人(借款人)作为债务人,只需向出资人(贷款人)还本付息即可。2.倘若有委托代理协议、股权信托协议或者其他证据足以认定出资人与用资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或者股权信托关系,用资人(代理人、受托人)作为名义股东,应当将该出资取得的股权返还给出资人(委托人、受益人、实质股东)。3.倘若既无证据证明挣诉双方之间存在债权投资关系,也无证据证明双方之间存在代持股权的股权信托关系或者委托代理关系,应当推定公司股东名册载明的当事人享有股东资格。即约定不明的情况采取出资者债权人地位推定态度。 以上内容来源于《公司纠纷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王林清、杨心忠著
三、股东经济纠纷立案后怎么处理
股东经济纠纷立案后,首先需要根据案情情况进行调查取证,确定事实证据。然后,依法审理,判决或调解纠纷,解决纠纷。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服判决或调解,可以提起上诉或申请再审。如果涉及违法犯罪行为,需要移交刑事司法机关处理。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纠纷,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增强股东信心,保护股东权益。
关于本次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民事判决书和公司股东发生纠纷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