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0068282

24小时电话

犯罪故意的分类包括(故意与过失有什么区别)

admin4周前754

今天给各位分享犯罪故意的分类包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故意与过失有什么区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故意与过失有什么区别
  2. 刑法主体六分法
  3. 违法的客体有哪些
  4. 五种常见的犯罪类型
  5. 我国刑法总则对犯罪分类的依据是
  6. 什么是犯罪动机
  7. 大多数犯罪是什么原因?

故意与过失有什么区别

故意与过失主要区别如下:

第一,两个词含义不同。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侵害他人或侵害社会的后果,而仍然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过失是指应注意却没有注意而造或的损害他人的结果。

笫二,两个词作用不同。故意是表示有意识地那样做的词语,过失是表示因琉忽而犯的错误的词语。

刑法主体六分法

犯罪主体分为哪几种类别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1、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刑法》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三十条【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违法的客体有哪些

违法客体指法律所保护的而被违法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1.物

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物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应得到法律之认可。第二,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第三,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第四,须具有独立性。至于哪些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应由法律予以规定,但这样几种物不得进入国内商品流通领域,成为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1)人类公共物或国家专有之物。(2)文物或贵金属。(3)军事设施、武器。(4)危害人类之物。

2.人身

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但须注意的是:第一,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之"物",不能作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第二,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和人格。第三,对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严禁对他人人身非法强行行使权利。

3.精神产品

精神产品是人通过某种物体或大脑记载下来并加以流传的思维成果。精神产品属于非物质财富。我国法学界常称为"智力成果"或"无体财产"。

4.行为结果

在很多法律关系中,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的是行为结果。分为两种:一种是物化结果;另一种是非物化结果。

五种常见的犯罪类型

1上传暴恐照片

近年来,我国时有发生与宗教极端犯罪活动有关的暴力恐怖案件,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艾某某煽动民族仇恨案中,其使用手机登录个人微信账号及QQ空间,发布涉恐境外“东突”组织国旗等图片并进行传播,涉嫌煽动民族仇恨罪被批准逮捕。

2发布假药广告

很多消费者选择网络代购渠道购买产品,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也成为售假新阵地。刘某通过在微信“朋友圈”中晒泰国减肥药及减肥效果照片的方式进行宣传,并使用微信聊天的形式向买家进行兜售。经查,其所售减肥药因“未经批准而生产”被认定为假药。后刘某因涉嫌销售假药罪被批准逮捕。

3不怀好意交朋友

犯罪分子通过微信聊天工具搜索“附近的人”将被害人加为好友并聊天,这便为其约见被害人并实施强奸等性侵类犯罪行为提供了方便。渠某通过一次朋友聚会认识了小婷(化名)并加为微信好友,经过几次聊天后约她吃饭。在小婷醉酒失去意识后,渠某将她带至酒店并趁机与其发生性关系。事后,小婷一直羞于报警,在发现其怀孕后才报案。渠某后被抓获归案。

4虚构身份为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社交平台定向搜索,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加入高收入聊天群,通过聊天、查看个人相册等方式,锁定作案目标并与之建立联系,在获取对方信任后实施诈骗。王某虚构有海外留学经历、北京律协成员、高尔夫球爱好者的身份,通过手机陌陌软件加入一个高尔夫爱好者群,与被害人结识并聊天交友,虚构急需还房贷、人在国外等事实,骗取被害人18.65万元。

5远离有毒“朋友圈”

吸毒或因好奇寻求刺激,或为了减轻压力,但有人却因有毒“朋友圈”的诱惑而误入其中,并因吸毒而贩毒。在徐某贩毒案中,徐某通过QQ聊天软件加入多个吸毒者聊天群,并从网友处花1500元钱购买约5克冰毒,为“以贩养吸”。此后,他在自己吸食部分后以1600元卖给另一个QQ好友。

我国刑法总则对犯罪分类的依据是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有十种类,具体如下: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1、背叛国家罪。

2、煽动分裂国家罪。

3、武装叛乱、暴乱罪等等。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1、放火罪。

2、破坏交通工具罪。

3、破坏交通设施罪等等。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2、生产、销售假药罪。

3、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等等。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故意杀人罪。

2、过失致人死亡罪。

3、故意伤害罪等等。

五、侵犯财产罪

1、抢劫罪。

2、盗窃罪。

3、诈骗罪等等。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1、妨害公务罪。

2、招摇撞骗罪。

3、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等等。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1、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2、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3、接送不合格兵员罪等等。

八、贪污贿赂罪

1、贪污罪。

2、挪用公款罪。

3、受贿罪等等。

九、渎职罪

1、滥用职权罪。

2、玩忽职守罪

3、徇私枉法罪等等。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1、战时违抗命令罪。

2、隐瞒、谎报军情罪。

3、拒传、假传军令罪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零二条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零三条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一百四十八条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四百四十五条战时在救护治疗职位上,有条件救治而拒不救治危重伤病军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伤病军人重残、死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四十六条战时在军事行动地区,残害无辜居民或者掠夺无辜居民财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四百四十七条私放俘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私放重要俘虏、私放俘虏多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四百四十八条虐待俘虏,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什么是犯罪动机

就是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与犯罪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犯罪目的是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则是之所以希望达到这种结果的内心活动。

同样的犯罪目的,可以出自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故意杀人,其犯罪动机或为报仇,或为图财,或为灭口等等。

犯罪动机反映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程度,在量刑上有一定意义。

大多数犯罪是什么原因?

大多数人犯罪是什么原因?什么是犯罪?犯罪就是人的言行违犯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因此犯罪的原因分为两种。

第一种原因是不懂法。有些人不学法,很少听法律讲座,对法律不懂或一知半解。无知又无畏,在不知不觉中,其言行触犯法律,成了犯罪人员。

第二种原因是懂法不守法。这种人有学问,有地位,法律知识懂得不少,常常教育他人要守法。然而利益面前,将法律抛诸脑后,如贪污,腐化,询私枉法等犯罪行为。

也有因一时之气犯罪,如防卫过当,失手伤人,过失杀人等犯罪行为。

总之,犯法就是犯罪,不论什么原因都将受法律制裁。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flfg.12364.com/flfg/e9815dcfc43a6ecc.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