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电话

妨害公务罪和寻衅滋事罪(寻事滋事罪和非法拘禁罪那个罪大)

admin1个月前573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妨害公务罪和寻衅滋事罪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妨害公务罪和寻衅滋事罪的知识,包括寻事滋事罪和非法拘禁罪那个罪大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因打架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被抓,会如何判?
  2. 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3. 寻事滋事罪和非法拘禁罪那个罪大

因打架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被抓,会如何判?

打架一般有三种定罪可能:一是聚众斗殴罪二故意伤害罪三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罪是大家所说的万能罪名,很多不容易定罪的都可以定位本罪,寻衅滋事顾名思义就是行为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次序严重混乱的,那么打架肯定是公共场所造成了一定的恶劣影响才会被定为这项罪名。

寻衅滋事情节轻微的可以处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如果情节严重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下的刑期,如果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的,严重破坏社会次序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多次最低也要三次,像打架这种情况也就是五年以下的刑期,量刑也就是一年几个月这样子。

寻衅滋事罪案情并不复杂,快的话三个多月就可以开庭了,开庭以后没有当庭宣判的最迟半个月拿到判决书,过了一个月上诉期也就是五个月的时间案件完全结束,就可以到监狱服刑了。

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二者有以下区别:

1.犯罪主体不同

寻衅滋事罪是针对“在公共场所或者通过信息网络侮辱、诽谤他人或者进行其他类似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尊严的行为”的犯罪,而故意伤害罪是针对“故意实施行为,致使他人身体受到伤害”的犯罪。因此,寻衅滋事罪主要是针对“言行”,而故意伤害罪则是针对“实际的伤害”。

2.犯罪目的不同

寻衅滋事罪是出于报复、打击、故意挑事,煽动他人斗殴或上传侮辱、诽谤等内容的目的,从而扰乱社会治安,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尊严等方面。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目的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迫切的利益需要或者出于其他个人因素的驱动。

3.犯罪性质不同

寻衅滋事罪更多体现了轻率、冲动、不负责任等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通常不会造成重大伤害,但严重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他人自杀等悲剧。而故意伤害罪则更多地涉及到被害人的人身权益,引起的后果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需要根据具体的案情判断所涉及的罪名。

寻事滋事罪和非法拘禁罪那个罪大

如下:1、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刑讯逼供罪及暴力取证罪的牵连、竞合

2、非法拘禁罪与妨害公务罪的想象竞合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

3、非法拘禁罪与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想象竞合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竞合问题,在表现上也大致相同于妨害公务罪的情况,所不同的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在我国刑法上规定为“告诉的才处理”,而非法拘禁罪却无此规定,这样,当两个罪名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竞合关系时,应分不同情况予以分析:

(1)如果以非法拘禁干涉他人婚姻自由,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且被害人未向司法机关告发的,不宜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由于本法规定了告诉才处理的原则,在处理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与非法拘禁罪的想象竞合时,如果当事人未告诉,就不宜按通常的处理原则适用非法拘禁罪;如果当事人已告诉,则应按想象竞合犯处理,以非法拘禁罪论处。

(2)如果以非法拘禁方法干涉他人婚姻自由,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以想象竞合犯的原则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这是因为,本法第257条规矩,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引起被害人死亡的,不在“告诉的才处理”之列。因此,出现这种情况的,应以想象竞合犯的原则处理。不过本条规定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本法第257条规定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人死亡的,法定刑为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者相比较,前者为重,因此应适用非法拘禁罪的条款。但是,考虑到前者重得多,而且考虑到本法第257条的立法精神,在适用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法定刑时,可适当取其轻者。

(3)以非法拘禁方法干涉他人婚姻自由,致人重伤的,应视当事人是否告诉而分别处理:第一,当事人向司法机关告诉的,应按想象竞合犯的原则,以非法拘禁罪的基本构成的法定刑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不能以非法拘禁“致人重伤”的法定刑处理。这时因为本法第257条虽未指明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人重伤的应如何处理,但从该条第2款的规定看,只把“致使被害人死亡”这一情节作为加重构成,所以根据其立法原意,致人重伤的,也包括在本法第257条第1款即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基本构成中,属于“告诉的才处理”的范畴,第二,如果当事人未告诉的,就不应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OK,关于妨害公务罪和寻衅滋事罪和寻事滋事罪和非法拘禁罪那个罪大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flfg.12364.com/flfg/eae0e7c869fac640.html

在线咨询
手机:18580068282
电话咨询1
免费热线:18580068282
电话咨询2
免费热线:18580286655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